Hi,欢迎来到研路学堂——首家免费考研在线辅导机构

全国考研信息免费咨询电话:029-68255873

一个北大汇丰考研人的失败复盘

日期:2018-4-3 9:06:47 点击:1469

    一招落错满盘皆输,楼主经历了两次考研,却都以失败告终。对选择院校的盲目,对于自身学习进度的错误预估,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考研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细节看似不重要,却都与最后的成败交织在一起。楼主将自己两次失败的经历做了一个考研复盘。望接下来的2019考研er能够小心避开这些弯道。
  知道自己考研分数被晴天霹雳到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在确定自己不再继续考研而选择潜水工作后,决定剖析一下失败的自己,发挥最后一点热量,一者是想为后来者指出一些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二者也是对自己这一年半的付出做一个回眸与总结,为自己在心理上划上一个句号。
  复盘之前,先说一下背景,以便在后面的陈述中解释我当时选择的合理与荒谬。为什么说合理与荒谬,因为有些东西过后看无比荒谬,像“口袋里的战争”,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足够合理,以至于在过后回想时你常常无法原谅过去那个未有深思熟虑的自己。但是无所谓,我接下来会历数自己过去一年半的荒谬,以便你现在做抉择的时候能更加合理。
  ●背景:男,一战时间24岁,二战时间25岁,上海某非211,985高校,轮机工程专业,南方某市中央直属单位科员,一战目标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大众传播,结果300,;二战目标院校:北大汇丰商学院,财经新闻,结果373。
  ●Interpretation:考研年龄偏大,边工作边考研,三跨。
  这些是我考研初期认为比较大的障碍,但现在来看,这统统不是——决定障碍!!!
  是自己害怕失败给自己找的借口,希望有人能同情自己或者害怕老师会歧视自己,试问,从密封线封上的试卷中,老师如何看出你是否年龄偏大,是否三跨,是否工作?答案,不能!或者你会说面试的时候会吧!试问,你有被老师歧视的资格么,一个面试都没进刚准备考研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想这种事!
  说完背景,开始按考研过程顺序去复盘,希望有资可鉴。
为什么要考研?
●一战前的心路
  就像你无法决定你遇上你喜爱姑娘的地点是在你打好发胶、穿好西装去见客户的星巴克还是在你穿着裤衩去拿外卖的途中一样,我冒出考研的想法是在吃完螺蛳粉去书店买《阳台种花与种草》的上升电梯上。
  按说一个想法冒出会随着更多的想法的汹涌而埋没乃至消散,但对于我来说,考研这个想法却没有,它从冒出来就没走,一直占据在我脑中,好似一个我在人群中看了一眼却能满足我一切幻想的姑娘。
  当然,我不是完全没有去权衡利弊,在确定单位升迁困难(7年左右能升副科,正科是比较正常的最终归宿,升处级非常困难),而我直觉上喜爱传播,高考填的中国传媒大学未被录取,现在想实现这个旧梦,于是在未进行任何调查和了解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考研之路。
  这个时候已经是8月份,至于在接下来的四个月内,我将面对什么,我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将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一无所知,仅存的一点关于考研的认知便是瓦叔给了一份传播学的书单。
  ●Interpretation:无知并附带着勇敢(真正的匹夫之勇),开始就注定了失败,逃避,虽上进但急功近利。
  本身选择考研没有任何值得指摘的地方,即使那好像是一个荷尔蒙发作的决定,毕竟那是自己的理想,仍然代表着其不甘为人后,不甘平凡的劲头,但未做详实目标调查,对自己情况未有充分的理解,在幻想中前进,决定了其实行计划时的盲目与冒进。
如果再来一次,我至少会搞清楚:
  1、我真的喜欢传播么?还是仅是我想逃避现状的借口?
  2、如果我选择传播,我将面临什么样的工作和境遇,我是否能接受最差的状态和生活结果?
  3、我选择传播,那个学校是我最理想的目标?以及我以当下情况最终考上这个学校的可行性有多大?我了解的考研和专业信息是否足备?
  4、如果做出考研这样的选择,我是否有必胜的决心和打算?如果失败了,我给自己的容错率是多大,我允许自己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5、如果选择了考研,我到底需要做什么准备,做多少准备?以我目前的境况时间够么?如果不够,我要做什么样的改变?
●调到二战同一决策点
  联系了北大汇丰的学长,在确定自己喜欢财经和传媒两个内容后,了解其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心里完全清楚其需要做什么准备,觉得可行性较高,且读书地点距离女朋友较近,有必胜的决心,在不辞去工作的前提下,能接受任何结果。
●不足之处:
  1、高估了自己对文字工作的喜爱,在后期作业练习评论的过程中有些痛苦。
  2、未辩证分析学长的信息,例:去年的考试信息和今年的报录比显然会有变化,且报录比会大幅影响我成功的概率。
关于择校与专业
  第一次完全没有择校择专业当下便免谈,重点说说第二次:
  我是在公众号上刷到北大汇丰的经验贴的,虽然被我拥有迷人嗓音的仁波切学长文章的最后一句“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躺在水底,灵魂像一条鱼,有时会从水面跃起,”感动到想写诗,但当时的我还是告诉自己应该吃口翔冷静一下。
  任何选择都脱离不开对当下情况的考量和对未来可能的评估,因为对我来说,考研是职业选择的一部分,所以回到我自己职业的情况,二线城市,月收入8000+,外加2500公积金,公休时间固定,那么意味着在我选择学校的时候都必须保证未来的结果不能差于这一个,坦白说是需要高于这一个标准,再加上女朋友在珠三角的原因,我的范围只会限定在珠三角之内去挑选学校。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中大,北大汇丰,深大,暨大,而我们单位刚好有俩个毕业于中大却让我看不上的同事,让我对中山大学很不以为意,以至于我从头到尾选择学校的时候就对中大有种天生的“歧视”。外加后期汇丰学长对其专业低分的鼓吹(345能上),我就早早的下定决心去专攻汇丰,且坚信自己能考得上(蜜汁自信)。
  ●Interpretation:带个人偏见,不理性,自大至极,务实,无思辨能力,不犹豫。至今我仍然觉得选择汇丰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我没考上的结果让其看起来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瓦叔曾说考研是为了让自己变为更好的人,可却未说好的标准,作为一个没有过多新闻理想却想靠新闻将自身影响力和生活更进一步的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非我的首要目标,我在乎的仍然是薪水的提升和资源的获取,那好的资源来自于好的学校,所以我必须去选择好的学校,渴望通过学校来将资源链接提高一个档,这是务实之处。
  但是将好学校范围仅限于北大和中大是功课做得不够、过分相信学长而未进行辩证分析的结果,北大汇丰的财经新闻因2016年首开,故报考的人并不多,以至于录取分数较低,那么在考研帖的轰炸之下,2017届必然竞争激烈,这是简单的供求关系,而中大和暨大因未开新专业没有低谷分也是属情理之中。这是功课做得不足,无思辨能力的结果。
  我们总是会在未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急于下判断,以便让我们消除心理上的不和谐感,尽快回复到我们之前熟悉的安全地带。我在仅遇见两名中大同事和听取三个学长的建议之后,就偏见性的忽略了中大和暨大的传播学,甚至觉得暨大是不值一试的(实际上暨大的传播学是非常棒的),这是我无知,自大至极的地方。
  当然,无知自大之外也有可贵之处,我在确定了北大汇丰之后,就未再对自己的选择有任何的怀疑,一直笃定目标奋力前冲,以至于九月下旬有一个原考湖大的研友对我说他想转考北大时,我无比惊讶!
  有人愿花3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婚礼,却敢在和对方仅见三次的情况下就私定终身。选择学校不单是一个学校和考得上那么简单,它客观上决定了你今后三年的生活重心和以后工作的重点区域,所以选择学校时需做好功课,全面了解并充分考虑自身情况以后慎重下决定,并做好决定之后就不去更改。
  ●实话时间:其实在每一个大区域内都有那么几所出色的高校,比如东部的复旦,南大,浙大;北部的北大、人大、清华、中传;中部的武大、湖大;西南部的川大;南部的中大、暨大、汇丰;且他们的取分差距并不大,所以选择时如果仅靠分数来确定自己的学校,一是自己认怂,二是有些本末倒置,所以选择的决定因素应该还是其他的关于个人理想和实际情况的一些因素。
  ●题外话:我实在找不到一些同学选择一些一般学校读研的理由,你真的是为了读研而读研么,读研对你的意义难道就是读书么?等到你读研三年后房价飞涨,年龄变大,你哭都没地方,我同部门两个兄弟,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宿舍,一个本科毕业来了我们单位,一个硕士毕业后行业不景气还是来了我们单位,前一个兄弟120万市中心一梯两户130平方。后一个兄弟130万郊区89平方,前一个兄弟马上升副科,后一个兄弟从头科员开始,所有的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
►关于备考
  有些失败是从开始就确定了的,有的失败是直至结尾你都不敢相信。
●一战
  闷头看书,拿到一份书单以后,没有任何交流,便自己一个人走进那温柔的良夜,渴望天明。从8月初到12月底,4个多月,封闭自己的业余生活,看了传播学教程、传播学基础、传播学概论(对,你没看错,我看了三本入门书,在只有上班之外时间的情况下,我看完这三本书再做完笔记已经10月了)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后,猛啃传播学精编,传播学小王子,在未做一套完整测验题的情况下,跨入考场。
  结果就是专业课一门75,一门85,公共课也下了苦工,但结果是65+75,扪心无愧的说,作为一个用业余时间拼的人,且未上任何培训班的背景下,这已经是我公共课的极限,毫无疑问的是,铩羽而归,在走出考场那一刻就知道。
二战
  5月开始准备,报了两个培训班(一个是本校的,一个是瓦叔的,瓦叔课是8月份开始的,本校的是全程都有的),期间看了传播学教程、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史、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大众传播理论等书,并根据汇丰题型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评论和访问大纲撰写、专有名词训练。
  在认真完成每一次课程专题解读,考前一个月模拟试题训练之后,所用所有讲义材料图书一共四个600ml矿泉水瓶高,所以无比坚信自己能够考上,考完更坚信,可偏偏没考上,“啊!没考上,那今晚我加班”,就这样吧,人生就是要快乐。
  但事后回想政治和英语虽然为自己强项,但用时过少,导致了滑铁卢!专业一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才有100分,专业二140满意。
  ●Interpretation:缺乏交流,时间管理不足,拖延,心理调节不到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真正含义在于“天下有免费的早餐”,开玩笑,找学长和培训班的目的在于他能帮你指出那些有用,那些没有用,什么是科目的主要框架,具体的分析问题技巧是什么?当然这些都要钱,不过花钱能得到东西有什么不好,万万不可一人迈入死胡同苦苦挣扎,你会多走许多弯路以及抓不住重点。
  此外,缺乏交流的第二个问题是你无法从同学那里获得资料以及分享资料,考研不单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信息搜集能力的考验,你的接口多,你就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许多你无法得到的材料,比如最新的名解,全新的框架的整理,且你不可能只获取不付出,那么在付出的时候你也就必须去归纳总结和寻找有价值的材料,这样反推回来你也能提升自己的水平。
  至于如何选班和选学长,就两点需注意,一是看口碑后先试听,二是看这个学长对你的态度如何(太热情太冷淡的都别要)是否真诚。
  如何利用好自己不多的时间是所有人都要面临的效率问题,如果考研这个事放宽到5年,那么大部分人都能考上,但问题是你有的只是一年或者半年乃至更短,那就需要作出更合理的计划和更自律的行动。前期要不就发力太猛,要不就懒懒散散,真正能合理保障学习时间的少之又少,考虑到随着时间的临近人会愈发紧张,愈加重视项目完成情况,较好的时间安排仍然是前期加重任务量,将板块或阶段完成时间压缩,且非满载负荷情况,每个人都得在途中给自己的情绪预留时间以及保险那些突发情况。
   不能总是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任务量是我们工作的常态,这个虽然可以用todolist来解决,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较好的办法,较靠谱的办法就是尽量远离手机电脑吃喝这一些比较杀时间容易造成拖延的项目。尴尬……
  人活在社会里总是避免不了去比较,我有没有跳的比你高,有没有比你多收到一封男生的情书,有没有买到那个美女也有的新包!好,这些肤浅的事比较也就算啦,读书这种事我们也常常比较,他看得比不比我快,他获得的资料比不比我多,他是不是比我多认识一个学长,凭此貌似可以推断出读书也是一件差不多肤浅的事,这虽然不敢说,但这样的比较和前面的比较一样没有意义,因为这些东西都无法给你带来最终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即使要比较,要参考系也应该是对标自己呈现的东西和目标相比还差多少。
一些感悟
  我们虽然读了很多年的书,可不见得会读书,我们通常是通篇读下来,并记录下那些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被加重记号的段落,这看起来没什么错,但是恰好错,读书并非是为了记下那些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故事,而是为了搞清问题,取得收获。
  记得瓦叔曾有个形象的比喻,画画通常不是看到一点东西后就一点点画的,而是先画好框架,再在框架的基础上一点点的去更改和完善,同理,读书也需要框架,有了框架再去完善,读出来的东西才立体和饱满。
  后面的事就不写了,一是到了调剂哪一步其实争取的必要已然不大,第二,进入到面试,如果认真准备基本上会有好的结果,重点是我也没进过,所以不废话。
  ●总结一下:不做功课,计划不周,思辨能力差,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此次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坚持、务实、坚决、积极上进是这两年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虽然结果不然人满意,但总体上仍然进步巨大,选择了、努力了、失败了,一切好像昨天,但不要紧,路仍然在前方,时间仍够我去闯荡。
  这两年要说唯一的遗憾便是因为要考研而放弃了买房,导致从两年前可以买得起的电梯房变成了现在的楼梯房(其实也可以自己先买下再考研的,到底是缺乏交流脑子笨,唉,说多了都是泪)。
  “留一口气,点一盏灯”考研气,行将断绝之际,点这最后一盏灯,愿来者能避开一些暗礁!